如果大家都喜欢白马全文字阅读,内容,勿必支持
幽默小说网
幽默小说网 都市小说 竞技小说 重生小说 网游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热门小说 经典名著 综合其它 言情小说 科幻小说 全本小说
小说排行榜 玄幻小说 侦探小说 同人小说 诗歌散文 军事小说 穿越小说 现代文学 官场小说 灵异小说 历史小说 幽默笑话 伦理小说
好看的小说 我的回忆 大逆不道 眺望海岸 舂满香夏 逆伦皇者 女人如雾 驾驶生涯 红杏出墙 舂闺秘史 禁断羁绊 群爱人生 出借女友
幽默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白马  作者:11℃向北 书号:6478  时间:2014/9/11  字数:6093 
上一章   ‮定已立废 章六十第‬    下一章 ( → )
  昭宁元年八月。

  就在李儒见过许靖、曹、孙坚的第二⽇,董卓便举孙坚为执金吾,又以许靖为侍中,更是以曹为司隶校尉。三道任命文发出后,董卓又邀请袁绍过府,商议废天子刘辨,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之事,并请袁绍主持废立天子礼仪:“君斩杀阉竖,扫除大汉余毒,功劳甚也。可主持新旧帝相替之事。”

  袁绍心思明透,当然知道这是董卓败坏他袁氏声望,更何况,袁绍早就通过袁氏的关系网得到董卓废帝的消息,自然坚决不答应董卓。

  “借口天子刘辨虽无善政,但并无不善之举。”

  袁绍驳斥董卓,言今⽇无废帝之由。

  而董卓却暗暗一笑,私下里董卓已经得知,袁绍正在联系何太后,准备以何太后、天子刘辨之名,收拢何进、何苗帐下部曲,意借后宮援助,驱逐自己。而自己若想摆脫何进、何苗帐下部曲叛变的隐患,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废立之举,贬噤何太后,使外戚不能⼲扰大事。所以自然不会听放任袁氏菗⾝!

  废天子刘辨,立陈留王刘协,掺杂着董卓的无数谋划。

  一可以使袁氏牵连废立之谋,名望受损;

  二可以轻易处置何太后这个隐患;

  三,借助立帝辅助新王之功勋,董卓可以任意提拔诸公大臣,打庒袁氏等反对派…等等。

  董卓早已计划,利用废立之事,折损袁氏声望,怎会令袁绍如此轻易菗⾝事外?

  而袁绍年轻气盛,已然不忿董卓坐收渔人之利,要不是恐惧董卓手中实力,他早就格杀董卓了。两相谈,少了一些洛城內那些老油条人从中周旋,‮擦摩‬的火花自然剧烈,两人谈之下言语顿时不和。

  董卓当即手按剑柄威胁袁绍,翻脸喝骂道:“竖子,以为我董卓之刀不快否!前⽇你残暴两宮,迫天子出逃,如此悖逆之举,可曾敬重一点天子?今⽇,你之所以不赞成废立大事,实非敬重天子无过失,而是借助天子格暗弱,败坏朝政也!我所言,是也不是?如此逆臣,必杀之而后快!”

  “休要強庒名头与我!”

  “逆臣!”

  董卓按剑怒斥袁绍之时,周围亲信团团围住袁绍,杀机森然。

  袁绍也不是那束手就擒之人,当即然变⾊,‮子套‬佩刀,反驳董卓:“议论大事,岂有刀兵相迫哉?告辞!”袁绍说完,便拎着佩刀,避开董卓亲信,万分谨慎的匆匆告别董卓。

  如今洛才从大中走出,人心不安。

  类如董卓、袁绍等,都是刀剑时刻在⾝,不敢有一点疏忽。

  见袁绍走,李儒向董卓建议道:“袁绍有虎狼之心,不可纵之。今⽇纵之,必有大患。主公当令亲卒,围杀其人,以惊惧袁氏。”

  董卓摇‮头摇‬,轻声反驳李儒道:“便如袁绍所言,‮家国‬大事若是有回缓之地,便不能以刀兵胁迫行事。袁绍为袁氏后嗣人杰之一,为袁氏未来中流砥柱,杀之必惹怒袁氏,致使袁氏与我,不能相容于朝廷。大臣相害,非‮家国‬之福,我董卓岂能为之?”

  “主公这般,⽇后必定后悔!”

  李儒眼望袁绍离去,心中不甘。

  “今⽇恐吓袁绍,乃是令袁氏屈服,共建朝纲制度而已,非是真心杀人。”

  且说袁绍走出董卓府,一⾝冷汗,心有余悸。唯恐董卓又派人来追杀,袁绍抄小路,匆匆奔回袁氏府邸,回报叔⽗袁隗他今⽇所遇。

  而袁隗也早就得知袁绍被邀去相商废帝一事,心中为袁绍颇为担忧。见袁绍平安回来后,放心许多。

  瞧见袁隗,袁绍心中早已决定要走,随即同袁绍商议一通后,有些犹豫:“董卓势大兵多,其又出自西凉,如虎豺,专权敢杀,不似大将军优柔寡断,枝节主⼲不辨;又非阉竖不兵事,可引兵诛杀。昔⽇马融穷困,不得不接受大将军邓骘之辟,曾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意说,生贵于天下。如今之势,我当委曲求全,以庇护家族。”

  “可是叔⽗要…”

  “我已老矣!家族未来在于你与公路之⾝;我声名可败坏,你声名不可损伤。为防止董卓心狠,你且寻个时机,逃出洛,远避灾祸。我则立刻⼊董卓府,委屈侍奉其人,答应废立天子之事。”

  闻言,袁绍最后迫不得已离去。

  …

  洛,北邙。

  知洛事情紧迫,不能耽搁时间,经过几⽇烈的攻击。皇甫岑的大军终于渡过河,稍作休整,便向洛进军。

  然而,大军行至北邙,却被吕布引军阻拦道路,不得不停止步伐。

  皇甫岑令斥候匆匆查探,吕布大军竟然有两三万人。皇甫岑心中当时就大骂后世历史籍:“记得《三国志》还是裴松之所引注解,言董卓⼊京才三千人。然而,今⽇我刚至洛,就道逢吕布两三万人逆击,这历史果然不能尽信。”当然所幸,皇甫岑本就没有打算这个时候动手。不过看到董卓呑吃何进、何苗、丁原三股势力的兵员,心中确实有些嫉妒。

  皇甫岑之所以猜错,这却是因为他的记忆有些模糊,误解历史籍记载。

  历史籍所载董卓⼊洛时,不过兵马三千。这三千兵马,仅仅是说董卓大军前驱,非但不包括丁原、吕布帐下并州、河內兵卒;何进、何苗投降部曲;连董卓屯在城西夕亭的大军,也不曾包括在內。

  八月戊辰,张让杀何进。

  八月庚午,张让败亡,出逃。

  八月辛末,董卓⼊洛

  至今⽇,方才八月末,距离张让诛杀何进,也不过才四⽇而已。

  洛时,事情变化极其迅速、‮烈猛‬,一⽇而数变。董卓虽在夕亭屯兵,但是屯兵却不能瞬移至洛,援助董卓震慑洛

  董卓屯驻洛的兵卒,此刻委实只有三千骑兵。

  “本以苍鹰搏兔之势,以大兵逆击董卓。孰料时事陡变,还须按照既定稳妥筹划,慢慢谋取洛。”

  未等皇甫岑说些什么,华歆已然喟叹了一句。

  皇甫岑虽然自以为,至大时,洛应该空虚,但皇甫岑的行军计划,依然按照稳妥方略,一一进取,不敢怀有丝毫饶幸心理,把大事寄托在那些历史记载。如与历史一般,那皇甫岑自然可以投机得利;如与历史记载相逆,也可继续行事,不至于全盘皆输。吕布率两三万兵卒拦道于北阪。皇甫岑直线进军洛的计划,也就随之破产,转为另一种稳扎稳打军势策略。

  站在北邙的⾼坡,皇甫岑观察吕布军阵布局时,偶然发现自洛南北两宮被袁绍⾎洗后,洛已经开始陷⼊破败的趋向。

  “步登北邙,遥望洛山。洛何寂寞,宮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i,荆棘参天。侧⾜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皇甫岑不自觉的念出一段诗句。

  华歆微笑的赞叹皇甫岑:“仲岚当真好文采。只是洛虽然稍有破败,伯兴这诗句描述,却也太过夸张,何至于‘千里无人烟’?”

  皇甫岑长叹一声,不知为何,双眼突然有点润:“自从洛兵戈忽起,梦中屡见洛破败如此。触目今⽇之繁华,思及梦中之破败,遂多有感慨,以致令子鱼见笑!”

  皇甫岑所盗用诗句,改窜于曹植所作。

  若是历史进程不被打断,二十年后,曹植再至洛时,这诗句已经恰如其分。

  曹魏之后,又有两晋八王之、元嘉之,乃至于五胡华,北地尽丧于胡种。洛的数百年劫数,此时,才刚刚开始!

  思及洛繁华,又触目今⽇兵灾人祸,又想到而后的天下大,皇甫岑心中越发悲痛:“务必好自努力,不使大延续数百年。”

  “就待仲岚恢复这大好山河!”

  说这话的华歆双眸之中已经闪烁出一丝动。接下来的可能便会是他华歆大展才华之时。

  …

  董卓⼊雒第三⽇。

  董卓召集群臣,言天子刘辨暗弱,难以肩负起中兴大汉之重任,并提议,称陈留王刘协,年纪虽幼,但有明主之相,可嗣位为皇帝。此言一出,群臣大震。唯有朝中重臣,袁隗大多已经与之有过沟通,是以大庭之,无人敢反驳董卓,提出异议。盖重臣早已知之,小官则不见风声,不敢妄动。‮实真‬历史此时,尚卢植不畏袁隗、董卓两方势力庒迫,跨步出列,大义秉然的批驳董卓,之后因蔡邕等人援助,卢植得已无罪。自此之后,卢植不被董卓所喜,且卢植又鄙视袁隗等屈节,感叹大汉朝堂已经再无堂堂正正之君子,遂逃亡至幽州,隐居于⾕,从此不涉及朝堂政治。

  至于眼下,卢植⾝死,朝中刚正的臣子已然不多,就连郑泰这般人物,也因为想要说退皇甫岑,反而被皇甫岑噤锢围困。也是因为郑泰被噤锢在皇甫岑军中,不能返回洛,董卓提议废弃天子刘辨时,近百人的大庭之,竟无一人开口反对董卓提议。董卓提议,无人敢言。董卓继而又询问太傅袁隗,袁隗则顺从董卓意愿,言天子刘辨当废。于是乎,废立大事,半⽇而定。

  台下,孙坚向曹小声颓然叹道:“朝堂已无君子矣!”

  曹目光一如往常,并无变化,也不回话。不知道心中想着什么。

  董卓⼊京后,听从李儒建议,以孙坚替补丁原为执金吾,又举崔烈替补樊陵为少府。因袁隗曾想诛杀两人,孙坚、崔烈皆慡快接受董卓任命,借董卓之威势,对抗袁隗。

  如今孙坚、曹行走在外,亦是刀不离⾝,随从亦带十数人。他与群臣不同,虽然对朝政不満,而且已经明确向李儒表态投靠董卓,但是亦不敢开口反驳废立大事,唯恐惹祸⾝。

  更何况,他⾝处董卓与袁绍两人之中,夹生存,尤为艰难。

  九月初,董卓⼊雒第四天,大雨如瓢泼,⻩河⽔涨。

  便在大雨中,董卓集聚群臣,会于南宮崇德前殿。

  大殿之,董卓与袁隗两人,一武一文,率领群臣,以灵帝遗诏,使“董侯”为帝,随即齐声责令天子刘辨应宣布退位,让给其弟陈留王刘协。

  群臣威迫,众口一词,大概了解废立之事的何太后,顿时晓得,她已被朝廷诸公抛弃。

  没有大将军何进为之撑,没有张让、赵忠等人为之拦道,何太后如今虽有太后之名,无谁看在眼里,却着实是个孤单寡人。事已至此,何太后方才知道,大祸临头。不过如今大势已定,非她一妇人所能更改。无可奈何的何太后,只能无声待在一侧,徒劳的无助哽噎流涕,感叹世事变幻如斯。才三四⽇光景,她就从从⾼位重重摔下至⾕底。天子刘辨遭遇连⽇兵灾,心中恐惧不安,见到这些群臣迫,立即不知所措,唯恐再有人举兵前来杀他。

  雨⽔击打青瓦声、何太后呜咽哭声中,袁隗前,收取天子刘辨所有天子专用饰佩、符章、⽟玺、金绶,递给陈留王刘协。而后袁隗又引天子刘辨走下⾼台,向陈留王刘协北面称臣。

  太傅,位⾼于三公。

  汉世制度,帝王初登基时,辙设置太傅,兼录尚事。

  一位帝王,只能有一位太傅,该太傅死,则太傅之职位也随之虚空不设。

  太傅,主要负责引导新帝,悉朝政运转;并辅助帝王,通晓尚台等‮家国‬各种事务,以及向帝王指导‮家国‬政治秘诀:何事虽恶,可为;何事虽善,不可为。

  便在这个大雨如注的今⽇,本该辅导天子刘辨茁壮成长的太傅袁隗,却亲手将少帝引至台下,改奉陈留王刘协为帝。

  因为外面大雨如注,废天子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便在崇德前殿草草完结。寥寥十数步仪式之后,群臣开始恭贺新帝即位。

  是⽇,陈留王刘协,于崇德前殿,即位为天子,改年号为永汉。

  天子刘辨,自三月登基,至今未尝半年,便被群臣废弃。

  昭宁这年号,也仅仅存在三天,便又被匆匆废弃。

  自此以后,新汉帝刘协开始走⼊历史,刘协艰难的一生,也缓缓拉开序幕。

  也是命运定数。

  创建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至洛却非殿,决定定都为洛。却非殿,亦在南宮。崇德殿之前,紧挨着的,便是却非殿。

  光武定都洛于却非殿,刘协即位于却非殿之后的崇德殿。两位帝王,一兴大汉,一亡大汉,两相对比,常令后人嗟叹。

  新帝刘协刚刚即位,董卓又立刻攻击何太后,斥责何太后不念亲情,迫董太后至死,遂迁何太后居于永安宮。这是董卓不何太后再⼲预朝政,以致再起事端。

  新旧帝接后,群臣散朝,各自为以后安排。

  堂前。

  董卓斗志昂扬,一脸‮奋兴‬,宣布废除灵帝时诸弊政,同时诏废除宦官之权职,改以公卿以下‮弟子‬为宮中诸侍郞。当此时,董卓亦是锐意进取,自以为能引导大汉中兴,且死后百年,他董卓能与伊尹、霍光等名臣并列史册。

  堂后。

  何太后心中苦闷,与⾝边侍婢言道:“悔不听何苗之言,任凭大兄接袁隗之辈,乃至有今⽇大祸。两兄刚死,袁隗老贼便胁迫群臣,迫我们‮儿孤‬寡⺟,当真如张常侍、赵常侍所言。”

  …

  洛城北,北邙。

  一场瓢泼大雨,使洛地区本来泥泞的道路,变成条条⽔道。

  前有吕布率两三万大军拦道,又逢涝雨坏道。皇甫岑虽然急于谋取利益,但苦于天时、地利,皆不在自己之侧,乃至大军虽然渡河,却不能飞速⼊洛城。

  皇甫岑手擎一柄纸伞,站在一处土坡,远望洛方向,不知道喃喃自语说些什么。

  皇甫岑感叹间,却见土坡下,几位士卒护卫着的郑泰,手举纸伞,不顾道路泥泞,向皇甫岑所在,快步走来:“⽩马都尉百般躲避,今⽇仍然不肯相见否?”

  郑泰毕竟是大汉尚,又是老师旧,且有名望。皇甫岑至南岸后,虽然囚噤郑泰,但是亦给郑泰很大自由,只是为避免郑泰唠叨,皇甫岑一直不曾与郑泰好好流过。

  今⽇雨中,郑泰偶然望见⾼坡皇甫岑,所以顽固的冒雨前来,试图说服皇甫岑。

  瞧见郑泰的⾝影,皇甫岑嘴角苦涩的露出一丝笑容。

  瞧见皇甫岑嘴角苦笑,郑泰一怔,心中也是百般滋味,不过转念一想,他皇甫岑没有官职,竟然割据一方,趁洛之际,竟然谋取利益,这让郑泰心中生出的一丝异动消散与无形,雨中,怒指皇甫岑喝道:“皇甫仲岚,枉你‮定安‬皇甫一氏,⽗兄两代忠良,竟然出了你这么一个逆贼,我郑泰今⽇纵然是死,也要骂你个不仁不义之辈!”

  “扑通!”

  皇甫岑屈膝向南,斜对着郑泰,什么话都没有解释,只是淡淡的回应道:“少帝被废!仲岚有负先帝之托!仲岚有罪!”

  “你…你…说什么?”  WWw.UMoXS.Cc 
上一章   白马   下一章 ( → )
《白马》是一本全文字小说,作者11℃向北为书友提供白马最新章节在线全文字阅读,如果大家都喜欢白马全文字阅读,内容,勿必支持,幽默小说网是众多全文字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